怎么繁殖性格好的猫咪?
首先,要区分两个概念:“品种”和“品种品质”。 宠物猫按照被人类驯化的历史划分,可以分成两大类:传统猫(或称野猫)与英国短毛猫。其他的所有猫都属于英短的变种。 所以当我们谈论“纯种 ”猫的时候,指的是从传统猫或者其变种中选取一个符合标准的基因库进行繁育,而繁育出来的后代再相互交配,反复挑选,最后得到我们今天所说的某一品种的猫——比如暹罗猫、波斯猫、美国短毛猫等等。这些猫都有一个共同的祖先,也就是最初的培育这一品系的猫。因此人们说到纯种猫时,一般指的就是这个意思。
而我们说“品种品质”时,一般指的是某种猫中某些个体具备而另一些个体不具有的特性。比如,一只孟买猫可能是深色的,而另一只孟买猫却是浅色的;一只喜马拉雅猫是重点色,而另一只同样也是重点色的喜马拉雅猫,可能全身都是浅黄色。这种由一只猫向另一个猫个体发生颜色变化的情况,在遗传学上叫做“体色遗传”。研究证明,这种差异主要是由核基因(细胞质基因很少或者有不表达)决定的。所以我们可以这样解释:所有的猫都属于某一个品种,但是这个品种中存在着若干个体,它们每个个体都具有各自的特性,而这些特性的来源就是遗传中的随机变异。 既然所有的猫都属于某一个品种,那为什么还会存在“血统”的概念呢?其实,我们这里说的“血统”是指近亲繁殖所产生的有害遗传突变累积的可能性。如果一窝小猫是同胞所生的,那么它们的身体特点和行为方式出现一致的可能就非常大,也就是说它们长大后很可能都成为矮脚猫。但如果这窝小猫是异父异母所生,尽管它们有可能继承母亲的肤色,父亲的眼睛,但身材却有可能很大不同了。这是因为,父母的任何一条染色体上有危害基因的话,这条染色体的遗传几率都会降低。而对于杂种后代来说,由于父母本各有一条染色体上有潜在的遗传病基因,这两个基因在下一代组合起来从而传递到子代的机会几乎为0。
我们要搞清楚家猫的性格是如何形成的。猫的性格主要由先天的基因决定,后天的环境会对猫的性格产生影响,但这种影响是有限度的,家猫通常在5个月大的时候性格就会固定下来。比如,两只胆小的猫生出3只小猫,其中一只小猫可能比父母都要胆大。再比如,一只非常胆小的猫,即便把它养在一个特别宠它、没有任何威胁感的环境中,让它的状态一直保持放松,也无法改变它胆小的性格。猫的性格形成于幼年时期,成年猫的性格不会发生大的变化,最多在潜意识里会变得淡定一些。
明白了这个原理,就要想一想如何让性格好的猫繁殖。比如,想让猫的胆子大一些,可以安排那些胆子大的猫在一起繁殖。比如,想让猫变得更友好,可以安排那些比较友好的猫在一起繁殖。总之,想获得某种特定的性格,就将具有这种性格的猫安排在一起繁殖。
当然,性格的好坏具有相对性。有人喜欢那种安静温和的性格,有人则喜欢活泼一点的性格,所以,这种“选育”计划要根据市场的需求来开展。另外,要获得最佳的性格,仅靠某一种品质的选育是行不通的,而是要对多方面进行综合考量。比如,太懒惰的猫看起来很乖,但时间长了会显得无精打采,而特别兴奋的猫又会显得很失控。所以,要选育既不是太懒惰也没有完全失控、情绪处于中间状态的猫。如果猫出现任何一种极端状态,就要及时引入新的猫来做种猫,以防止过度近交导致猫的基因变异。如果能按照这个选育程序持续10年以上,基本就能获得具有最佳性格的猫。
目前,动物收容所里的家猫普遍具有紧张、焦虑、沮丧的状态,这与被遗弃的处境有关。如果收养这些猫,就要花更多的时间来培养训练,让猫慢慢调整过来。比如,对胆子小的猫要让它先适应笼子的环境,再逐步扩展空间,尽量保持环境的安静;要控制好自己收养多只猫的节奏,每次最多只领养一只猫,把这只猫培养好之后再考虑收养下一只猫,这样更有利于猫慢慢调整自己的状态。总体来说,领养的猫最终也具备了家猫的性格,会变得友好、温顺,不会那么焦虑。
总之,猫性格的形成主要为先天决定,我们不要对领养的猫有过高的期待。只要花费心思,让胆子小的猫适应环境,时间长了,猫也会变得友好乖巧,和主人亲近。